|
816地下核工程吕梁烈士时间:2019-12-26
(816烈士生平简介) 永远的丰碑 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有一个美丽动听的名字叫一碗水。他承载着两万多特种工程兵官兵2900个日日夜夜浴血奋战惊心动魄的故事。 世界上有哪场战争,哪场战役能日夜不停炮火纷飞硝烟弥漫地打八年。正是8342——这支共和国的英雄部队在完成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20基地),马兰核试爆靶场(21基地),海晏核武研究所(221厂)后。 1967年这支英雄的部队奉命秘密开赴大西南涪陵白涛,开始了长达8年的我国第二套原子弹核反应堆的建设。在酒泉东风烈士陵园730座墓碑中,在马兰基地烈士陵园359座墓碑中沉睡着这支部队的几百位官兵,为816地下核工程8342部队有七十多位官兵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 正是这支英雄部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铸就了我国五千公里的地下核长城。 这是一段共和国不应忘记的历史,是一段不应忘记的回忆,你们为人民的利益而死,你们的死重于泰山,你们与青山同在,你们与大地永存,你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吕梁特种工程兵全体老兵祭 2017年9月30日 怀念冯富金烈士 韩奴元 张生芝
(一) 冯富金烈士是吕梁市柳林县贾家垣乡红管村人,1969年12月入伍,1971年5月在816地下核工程不幸牺牲,年仅18岁。 冯富金生前是特种工程兵54师101团1营4连代理班长,我们一起入伍,同在一个新兵班,下连队又在4连连部,我是卫生员他是通讯员,在一个盆里同吃在一个宿舍同住1年多。后来我调到师医院,这一分开竟然成了诀别。 (二) 816核工程坑道里的每一样活没有好的体力是干不了的。也许是由于我们年龄小特殊照顾我们到了连部,通讯员的工作就是收发文件报纸信件,传达连首长的命令通知,连队驻地在山上,他一天上山下山最少跑几十趟。他工作一向勤恳恳,兢兢业业,吃苦耐劳,还积极主动帮助他人,我最怕洗罩衣,又厚又硬,揉不动搓不了,只有用脚踩。看到这种情况他都会主动教我,帮我洗好。思想上遇到难题时,他总是耐心开导。刚到部队难免想家,此时他会把我们几个老乡坐在一起谈家常,唱家乡歌。一次战友董雨乐半夜发烧拉肚子,必须马上住团卫生队,卫生队离连队有3里路,没有救护车,情况紧急他说我们把他背到卫生队去。他第一个开始背,病人得到及时治疗,转危为安。离石一个战友家里人因病住院手术治疗需要钱,大家都积极筹资,他一下捐出了半年的津贴费。问他为什么要捐这么多,他说我留着也没用,还是给最需要的战友吧!他的脸上常常是笑容灿烂,大家称他为“开心果”。第一年就评为五好战士,同年兵第一个入党,成为连里培养干部的苗子而下班里锻炼。在坑道里打眼扒渣排险样样干在前。 (三)韩奴元回忆说,在40年前的一次坑道作业,凌晨3点 多第一班打眼放炮后,整个坑道硝烟弥漫,伸手不见五指。我和冯富金上同一班,在一个作业面,我俩手拿钢钎排险,完了以后把风管拉开,此时一块大约上千斤重的石头掉下来,砸在他的身上。我跑过去一看已经没有了呼吸,半边骨头已经碎了,我把他抱在怀里,呼喊着,“冯富金你醒醒,你不会有事,我们马上送你到卫生队”,这时现场战友都过来,把他抬到翻斗车上,急送卫生队。由于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不幸牺牲。 (四)追悼会上连里领导,战友老乡都涕不成声,大家为失去这样一位好战友,好兄弟而惋惜悲痛。按照家乡习惯给他清洗干净,穿了棉衣,轻轻爽爽上路,,,,,,, 重庆市白涛一碗水烈士陵园苍松翠柏,鸟语花香,在那里安息着76位革命烈士,他们是为了国防816核工程而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我的战友冯富金生前默默无闻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的死是伟大的,虽死犹荣。40多年来重庆市政府把烈士陵园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群众前去吊唁缅怀烈士。 (五)2013年正月初6,特种工程兵54师吕梁战友联谊会一行人探望了烈士冯富金的老父亲老母亲及其家人,得知我们要去探望,当天下午老人不顾严寒在小孙子的搀扶下早早等候在路口,还没来得及问候,老人已是老泪纵横...我们每个人也难以抑制伤感的泪水。老人握住大家的手久久不愿松开。40年了没有等到儿子回来,盼来了儿子的战友们老人也感到欣慰。烈士的老父亲今年82岁,烈士3岁就失去母亲,5个弟弟1个妹妹,都已成家立业,4世同堂61口人。老人一直生活在农村老家,土地改革时期入党,在村里当了21年半村支书,因年老体弱卸任。患有脑梗留有轻度后遗症,烈士母亲患有冠心病。二老常年吃药治疗,好在可以享受烈士抚恤金,农村医保以及儿女们照顾。有困难尽量自己克服,不给公家添麻烦。 当问及老人有啥要求愿望时,老人说国家给的补助足够了。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你们来看我。 烈士为了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幸福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是国家的功勋,吕梁人民的骄傲。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 2013年2月15日吕梁
记忆中的李志烈士
2019年是我们参军50周年。50年前,刘胡兰故乡一群风华正茂的有志青年听从祖国召唤从军来到解放军这所大学校,参加了祖国大三线建设一项绝密工程。半个世纪犹如一瞬间,再回首,当年硝烟弥漫的施工情景,生龙活虎、朝气蓬勃年轻战友的身影,不时地浮现眼前。更使我难忘的是那些为祖国核工程建设献出宝贵生命,至今还静卧在一碗水烈士陵园的战友们。李志烈士就是其中的一位。 李志烈士是我的老乡,他是文水县西城公社新庄大队人。1969年12月,我们一起入伍,同乘一列闷罐火车入川。新兵训练结束后,我们又一起分配在8342部队101团2营6连。我在2排5班,李志烈士在4排13班。李志烈士个子不高,身体很结实,两只眼睛炯炯有神。他不善言语,给人有种成熟的感觉。在与李志烈士短暂的接触中得知,李志烈士入伍前已经是在我县西城公社卫生院工作,在当地还小有名气。当年在祖国遭到前苏联挑衅,边境炮火不断的背景下,他毅然弃医从戎,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在部队他能正确对待工作分配,并没有因未从事医疗工作而闹情绪。他踏踏实实安心工作,喜欢读书学习。星期天我们结伴逛街,他却静静坐在地铺上学习毛主席著作,不断地改造世界观,不到半年就被连队选拔参加全团组织的学习毛主席著作讲用会。我们所在的连是“816”工程01房间的主攻连,施工任务艰巨而繁重,塌方事故时有发生。在艰苦的施工环境中,李志烈士不怕苦不怕累,重活、危险活抢着干,默默地坚守在施工作业点。特别是有病不下“火线”,不给施工进度拖后腿的拼命精神。给战友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得有一次他带病上班,往返工地都要休息几次。带队排长劝他休息,都被他拒绝并说:“能坚持住”。 1970年7月23日晚,我下班快走出坑道途中偶遇接班的李志烈士,他向我微微一笑,算是打招呼。没想到这次无声的微笑竟成永别。当晚我在睡梦中被外面的说话声吵醒,朦胧中听到李志烈士牺牲的噩耗。急忙披衣跑出宿舍,交城一位战友哽咽着给我说,刚才李志所在的施工作业点,突遇塌方,李志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牺牲。我当时就懵了,不相信这是真的,几小时前我们刚刚擦肩而过……直到李志烈士追悼会在我连召开,我沉痛的心情都没有回过神来。团政委致的悼词,高度评价了李志烈士在816核工程建设中的为革命、为国家英勇奋斗的精神,号召全体指战员向李志烈士学习,革命加拼命,早日完成所担负的施工任务。 接到李志烈士牺牲的通知,李志的哥哥怀着沉痛的心情不远千里来到部队送亲爱的弟弟。当部队提出李志烈士牺牲家里有什么要求时。李志的哥哥眼含热泪说:我弟弟是为革命、为国防建设牺牲,死的其所,他的遗骨就留在这里吧,部队忘不了他就行了。朴素的语言折射出烈士亲人的真实心愿和高风亮节。 李志烈士离开我们49年了,时间并没有使人遗忘那些曾经为祖国核工程建设而流下殷红鲜血的战友们。“816”核工程解密开放后,当年曾在这里流血挥汗的老兵们一批又一批地来到40多年前大会战的地方,老泪纵横,深切缅怀静卧在一碗水烈士陵园的战友们。李志的老乡、战友韩桂山等老兵先后几次赶赴曾经战斗的地方,看望祭奠李志等70余名烈士。是一碗水烈士陵园的战友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宏伟的地下核长城,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保卫了祖国的安宁,是他们把青春岁月奉献给了革命,奉献给了人民,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缅怀,值得我们铭记。 安息吧,为“816”核事业逝去的战友,郁郁苍松为您们守灵,滔滔乌江水为您们吟唱,您们的功勋将永载共和国史册! 文水 李健模 2019年6月 回忆战友孟席年烈士 李建模 孟席年一九五0年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东城村。十八岁的孟席年为了维护村里的治安,保护集体的财产,自愿加入到村治保工作,在此期间,认真负责,到夏收秋收季节更是夜以继曰忘我工作,发挥了一个年青人的青春活力,多次受到公社,村委的表扬及全村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张春林烈士简介 韩桂山 张春林,1951年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下曲镇石永村一个贫农的家庭。一九六九年十二月十六日从本县应征入伍,入伍前由于家境贫寒,未能多读书深造,在本村生产队务农,当时正逢农业学大寨高潮,他忠厚老实,踏实肯干,受到乡亲们的好评。征兵动员后,他积极报告应征,他胞兄也体检合格,亲兄弟二人都争着要参军,最后他说服了胞兄,他入伍梦想成真。当时亲兄弟争着参军在当地传为佳话。 入伍后,他成为101团新兵二连四排十六班的一名战士,新训结束后,分配到八三四二部队一0一团二营七连二排八班,七连是施工连队,他能够以吃苦为荣,以当工程兵为荣,在施工中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各项工作都积极肯干,深受大家的称赞。在七连工作两月余,就被调往青海省五十四师农场。于一九七一年在执行任务中光荣牺牲。被部队授予烈士称号。在文水县县志第826页《英烈名单中》也有记载。
二0一七年九月二十八日
上一篇一封未写完的家书下一篇125团双节祭奠816英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