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盛夏的一天中午,一个噩耗传来,125团7连6班刘文学在隧洞内牺牲。他才22岁,正青春年华,风华正茂的时候。,
刘文学和我是老乡又是同姓,一起入伍后自然我们要亲密一些。我们同一在101新兵连队训练,又一同被分到125团老兵连队。他在7连6班,我在一连8班。
记得刚被分到125团施工班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裸露的石山, 山坡上一栋栋的简易营房。那就是我们的连队了。
走进房内看见一根根长短不一的炮钎;一顶顶的安全帽;一个个防尘口罩:一件件工作服整齐地在住房的一角放着。我心里立既产生疑惑。第二天我们就随老兵们到了816工地——神秘的坑道内,那处处充满危险的隧洞内冷不防危险就向你袭来。所见所闻与想象中的‘特种兵’产生了巨大落差。第三天我们在一起述说各自的感受,我的心充满矛盾,他却泰然自若,不断劝我说:既来了就安心干吧,当什么兵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他的一席话使我心里平静了些。
他们班是风钻掘进班,隧洞钻眼放炮是一种艰苦而又危险的工作,在工地几次看到他穿一身不合体的黄棉袄,肩杠着100多斤重的风钻,急匆匆跟随班队伍径直进了隧洞,一干就是8小时。我调到团测绘班后,到他们连的作业坑道内测量,一不小心把风管节头扯脱了,高压网管‘吱吱’作响摆动着,灰尘,砂砾弥漫,顿时我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突然从前跑 过来一个人,二话没说就一手扯着两头风管,砂石打在安全帽上‘吧 吧’作响他已不顾一切,费了好大劲才把节头接接好。此时我好象看见在硝烟弥漫战场上那些奋勇接通通信线路的英雄们,他摘下防尘口罩,脱了安全帽我才知道是他。
我们125团转战天津张贵庄机场后,他已经是班长了,他纪律性很强,我们见面的时间就很少了,我们天天去工地测量,经常见到他带领全班卸水泥,在酷暑三伏天,还是严寒的三九天,身上披着军雨衣,汗水湿透衣服,水泥灰沾满全身,没听他说苦和累。
部队又从天津转战广安桂兴,国防工程同样是隧洞施工,他还是干他的隧洞内打眼放炮,最后一次见他的时候,他家里来信叫他回去定个人问题,看看年迈母亲,说:“班里生病的、探家的已经人手少,我是班长走不开,等等再说”。过不多久就听到他不幸遇难的噩耗。
他走了,铸造军人魂;他走了,换来国家的安宁与和平;他走了,丢下了他年迈的母亲和没过门的媳妇。他走了,留下战友对他永远的思念......
亲爱的刘文学战友安息吧!
125团特务连测绘班:刘朝忠